以人才开发带动县域发展
| 招商动态 |2016-03-31
河北人民出版社出版的《知之深爱之切》一书,收录了习近平同志1982年3月至 1985年5月在正定工作期间的讲话、文章、书信等共37篇,大多数是第一次公开发表。细读这本书,我们深切感受到,在中国改革开放方兴未艾、大潮初起之时,习近平同志以其敏锐的思想、过人的胆识、勇于担当的精神,走出了一条以人才开发带动百姓富裕的改革新路。
将人才资源作为推动县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。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,国家发展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。但如何发展经济,让老百姓富裕起来,还处于摸着石头过河阶段,没有现成的模式可以借鉴。习近平同志深刻认识到了人才在生产力诸要素中的重要作用。提出“人才问题,既是振兴正定的当务之急,也是具有长远意义的百年大计。对人才问题早认识、早重视、早去抓,我们的经济工作就早主动、早搞活、早见效”。他要求“各级领导班子要把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提到重要议事日程上来,把既搞活经济又出人才作为自己的双重任务共同抓好”。在他领导制定的正定发展规划中,既重视招商引资,更是把“招才引智”放在首位。县委县政府的门口挂上了“人才技术开发公司”的牌子,先后聘请省内外55名专家、教授、工程技术人员成立了顾问团。在引进外来人才的同时,正定对全县知识分子进行登记造册,建立“人才账”,对有专长者破格启用,量才选用。一个默默无闻的小县群贤毕至,全省有名的高产穷县实现了经济的腾飞,成为河北改革开放的标杆。
以求真务实的态度识别人才。能否选拔出符合社会需求的人才,选拔者的思想高度、洞察能力发挥着重要作用,故方有韩愈“世有伯乐,然后有千里马”之叹。正定的人才开发工作中,有的干部也曾经抱怨人才难选,无才可用。习近平批评他们是视野太窄,自己把自己束缚住了。他号召全体干部要坚决肃清“左”的思想影响,摆脱“论资排辈”的封建观念和“人要完人”的形而上学观点的束缚,以“千金买马骨”的精神,招贤纳士。他的人才观是开放的,指出不要把重视业务技术与要求政治进步对立起来,正确看待知识分子的超前意识以及因脑力劳动带来的一些生活习惯。他的人才观又是辩证的。他提出“德才兼备和不拘一格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,是相辅相成、缺一不可的”,对人才的包容并不是无原则,无底线。“既要看小节,更要看大节,这才是对待人才的正确态度。”对于党员干部,习近平要求“政治上要敏锐,工作上要创新”。对于技术人才,他提出对那些“出身不好,社会关系复杂,过去犯错误已经改正的;曾当作资本主义典型批判至今不被重视的;由于社会上的偏见,使其科研工作遭受压制的;没有学历而自学成才的”等人才要大胆启用,用其一技之长。
以制度创新激发人才创造活力。人才资源与自然界其他资源不同之处,在于其具有主观能动性。能否挖掘人才的潜力,激发其创造性,直接影响着人才开发的程度和水平。习近平提出,调动人才的积极性,关键要靠“一个有吸引力、有感召力、有推动力的政策”。首先,他给予人才实权。他提出“大才者要大用”,突破了“非党人士不得担任党政机关正职”的惯例,任命贾大山为文化局长;也曾经将一名工程师从一个工会干部连升三级,提拔为经委副主任。其次,他给予人才实利。在他亲自起草审定的《树立新时期的用人观点,广招贤才的九条措施》中,不仅给予技术人员利润按比例分成或一次性总付酬的经济奖励,还为各种科技人员制定了晋级、记功、办理农转非等各种优惠政策。再次,他给予人才保障,《九条措施》明确提出“同时也允许研究项目失败,不追究责任,工资报酬、往返车费照付”,承诺来去自由,并由县委、县政府提供方便。制度创新的本质,是权力和利益的重新分配。习近平同志从马克思主义的利益观出发,让每一个人可以凭借自己的劳动和能力实现自己的社会价值,各尽其能,各得其所,体现的是社会的公平正义,也是对社会主义本质属性的深刻把握。
以赤子真情凝聚人心。为政尚贤,国以才立。中国自古就有“求贤若渴”“礼贤下士”的传统,流传有羊皮换相、三顾茅庐的美谈。但对于封建时代的统治者而言,其重才爱才只不过将人才视为可以供其驱使、谋取自身利益的工具。对于习近平同志来说,他重视人才是为了地方事业的发展,他结交人才更是出于对人才的惺惺相惜。为了请研究“三露”医用化妆品的武宝信出山,他可以在其小区一个楼一个楼地寻找,直至深夜;他曾经和一个老实巴交的农民技术员主动合影;也曾经在离开正定多年后多次探望已经离职、身患重病的大山。习近平的重才爱才之举也得到了真情回报,无锡能人邱斌昌背井离乡来到正定,一干就是十几年,“为的是找到一个开明果断的领导,为的是干一番事业,我的愿望实现了”。人才工作首先是人的工作。习近平同志完全将人才放在“人”的位置,以一颗平等无分别之心尊重人才,以爱才如命、求贤若渴之举亲近人才,将党的事业发展与个人的价值实现紧密结合,是党的以人为本的人才观的根本体现。
无论科技革命还是社会变革,人是推动人类进步的根本力量。如习近平所提出的:“创新的事业呼唤创新的人才。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,人才越多越好,本事越大越好。知识就是力量,人才就是未来。”回顾习近平同志担任县委书记时的用才之道、重才之举,大家可以看到,习近平同志人才观的确立与他在正定的实践经历是密不可分、一脉相承的。习近平同志的人才观以人民利益为导向,以地方发展需求为出发点,以人与社会的价值实现为落脚点,体现了以人为本的价值取向、实事求是的方法选择和与时俱进的时代精神,对各级领导干部尤其是肩负推动一方发展大任的县委书记,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。
给予是能量,分享是智慧!请点击识别图中二维码
